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媒体看花都

百名广州花都娃娃见证中国与巴拿马友谊

发布日期:2018-06-20 16:05    文章来源:广州日报     【 字体:   】

  图为花都区狮岭镇新庄小学一年级巴籍小朋友林家琪正在绘画。

  时间的指针拨回一年前,2017年6月13日,中国同巴拿马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其实,早在160多年前,巴拿马与中国已结下历史渊源,广州花都更是成为两地“民相亲”的交往“重镇”。目前,旅居巴拿马的华侨华人约有30万人,大多数来自广东,其中80%来自广州花都。

  正值中巴建交一周年之际,广州花都策划举办了一系列纪念中巴建交一周年的相关庆祝活动,通过教育合作和文化交流,如筹建“双语学校”、举办中巴青少年书画展,前往巴拿马城举办主题展览和演出等,以团结凝聚侨胞,讲好中国故事,传递广州声音。

  从旧日由花都走出的华人劳工参与巴拿马运河建设,到此后侨民迁居巴拿马“走南闯北”,为当地经济做出贡献,如今,巴拿马籍的“花都娃娃”更是成为联结两地文化交流,促进民间中巴友谊升华的纽带。近日,广州日报记者走进花都,探寻中巴友谊如何在这片土地绽放光彩。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叶碧君、申卉 通讯员花宣、黄丽蝉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李波

  一家五代情系巴拿马 血浓于水返花都故里

  黑发褐眼的中国孩子和扎着辫子头的巴拿马孩子手牵手跨越太平洋,身在巴拿马的花都小姑娘思乡心切、点燃红火的中式炮竹……

  近日,一场名为“‘一带一路’连中巴 血浓于水花都情”的中巴青少年书画展在广州花都区艺术馆内举办。现场,400余幅学生作品争相竞艳,孩子们用丰富的想象力描绘了他们心中的童话世界,呈现出一场视觉文化“盛宴”:有的作品以书言情,在一横一竖中表达对祖国家乡的眷恋之情;有的以画寄语,在点线面和色彩的交融中,诉说着色彩斑斓的中巴友谊的现在和未来。

  “青山绿水表现宜人的居住环境,高楼、桥梁等则反映活力与繁华,这就是我心中的花都新貌。” 9岁的巴拿马籍女孩林家琪用画作《花都美》描绘了心中期盼的美丽花都。

  虽说是巴拿马籍,但她却是个地道的花都姑娘。过去9年间,林家琪不断奔波中巴两地,最终随家人回到故乡发展。对于林家琪如今的期盼,妈妈陈芳琼也感慨万分,不禁回想起过往陈家五代人在巴拿马的奋斗的经历。而他们的家族故事,也成为花都众多“巴拿马村”村民故事的缩影。

  早期华工建运河 二代华侨创基业

  花都人从最初到巴拿马开挖巴拿马运河,到后来大多以经商为主;并慢慢形成了在花都的“巴拿马村”,例如花山儒林村、狮岭旗新村等,村内几乎家家户户都有远在巴拿马的亲戚。来自花都集贤村陈芳琼的曾祖父也成为较早期的华工踏足巴拿马,此后陈氏四代人便在这片土地上开枝散叶。

  陈芳琼告诉记者,1850年,巴拿马铁路公司准备修建一条横贯巴拿马地堑的铁路,部分劳动力就从广东等省份招募,这群人成为最早期的契约华工。到了1880~1914年巴拿马运河工程施工期间,便出现了更多华工的身影。

  当时,陈芳琼的曾祖父随着这股浩大的劳工潮前往巴拿马,从事挖土凿渠工作,后来定居当地,成为较早期的巴拿马华侨。之后,曾祖父将亲人们陆续带到当地各埠打零工或做小本生意。随着亲人在巴拿马越聚越多,陈芳琼的父母也在她年少时相继离开家乡。1993年,14岁的陈芳琼跟着父母前往巴拿马生活。

  第三代勤恳苦干守业 第四代生意“遍地开花”

  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陈芳琼来到陌生的巴拿马,她发现爸妈在当地的生活也十分不容易。她告诉记者,每天爸妈7点开始营业,晚上10点才结束工作回到家中,常常一躺下就马上睡着。

  陈芳琼把父母的辛劳看在眼中,在努力适应当地生活的同时,也尽量抽空帮忙。她每天4点放学后就帮忙看店,直到9点才回家做作业,“一边读书一边工作,有时候因为太累,做作业时常睡着了”。

  后来,陈芳琼的父母接手一个100多平方米的超市,工作量陡增。为此,她不得不中途辍学,回家自学西班牙语,并帮着负责收银工作。由于上世纪90年代,巴拿马治安仍不太稳定,陈芳琼甚至曾遭遇抢劫事件。“尽管担心,但生活还需继续下去。”到2006年,陈芳琼和丈夫事业小有进展,于是前往巴拿马其他城市开张新超市,起初也遇到一连串的困难。所幸,夫妇俩凭着勤劳苦干,生意逐渐好转,还聘请了当地员工。

  与此同时,陈家的其他成员在巴拿马也小有成就,涉猎不同领域的零售商业和餐饮业,开百货超市、手机配件店、汽车配件店和餐馆等等。

  第五代回乡成长 盼家乡越来越美

  血脉在不断延续,陈家的第五代后人林家琪在2009年呱呱坠地,过去9年间的成长经历,她可谓年纪轻轻,就在中巴两国之间不断奔走。

  妈妈陈芳琼说,巴拿马的花都侨民,都十分重视下一代对中国文化、语言的学习和传承,在巴拿马出生的小孩一般都会送回花都学习中文。于是,女儿2岁时回花都读幼儿园,5岁又回到巴拿马继续学业。

  陈芳琼告诉记者,如今随着两地交流越来越密切,她并不担心孩子因为奔走在两地而学习跟不上。

  而在2017年,随着中巴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两国关系开启新时代,陈芳琼一家决定举家回到花都,开始新的生活。夫妇俩希望乘着这股“东风”,回国寻找新的发展机会,也让不断长大的女儿系统学习中国语言和传统文化。

  在花都区中巴青少年书画作品展中,林家琪也通过画笔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爱。“我的家乡会越来越美,我爱我的家乡,希望巴拿马的朋友们也能喜欢上我的家乡。”林家琪说。

  花都将筹建“中巴双语学校”

  以中巴建交一周年为契机,花都还将继续推动与巴拿马筹建以中文和以西班牙语为主、多种外国语并重的“双语学校”。据花都区相关负责人透露,花都区初步计划以巴拿马华侨学生较为集中的狮岭镇新庄小学作为试点,筹建九年一贯制的公办“双语学校”,以培养本土情怀与国际视野兼具的华侨后代为目的,课程上突出“华侨”特色,重点开展包括广州花都地方文化艺术在内的中国历史文化、西班牙语及其他外语教育。

  而在大洋彼岸的巴拿马,现有的“中巴小学”也将开设汉语课程和其他相关传统文化课程,花都区计划派出汉语及相关专业教师,提供师资保障。此外,在花都区华侨子女较集中的学校,将与巴拿马的相应学校缔结“姊妹学校”,常规性地开展师生交流互访活动。

  目前,花都区有巴拿马侨民在校生131人,主要分布在狮岭镇、花山镇、花东镇的学校。这些巴拿马籍“花都娃娃”也将成为联结两地文化交流,促进民间中巴友谊升华的纽带。

  (责编:牛攀、陈育柱)

相关附件:
分享到